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
     互联网+,最近这个名词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,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,从字面上理解,互联网+是利用互联网把传统行业结合起来,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。互联网金融从Copy to China到to China Copy,中国互联网金融已经走到了全球前面,中国经济发展有望依靠互联网金融发展实现弯道超车。

     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 : 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人口数据,据数据显示,目前中国大陆人口为13.6782亿人,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周一发布报告称,2015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超过8亿。在新增加的网民中,将有1/4来自农村地区。据艾媒咨询报告:2015年移动互联用户将达7.2亿,而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将达到4.89亿。

    “互联网金融”与“金融互联网”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“互联网”的属性。互联网金融解决了传统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,实现金融脱媒。在未来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实现高效低成本解决风控问题。完成对传统金融革新。最具备上述“互联网属性”的非“BAT三巨头”莫属。腾讯6万注册用户,活跃用超过3.55亿;阿里支付宝目前3亿实名用户,超过2亿活跃用户;百度目前已经超4亿移动互联网用户。   

        百度金融:百付宝、百度钱包、百度金融中心、百度理财。

        蚂蚁金服:支付宝、余额宝、基金业务、小额贷款、担保公司、保险业务、招财宝、芝麻信用。

    腾讯金融:前海微众银行、微信钱包

       BAT这样的巨头相对于新进的创业公司而言,无论在用户数量(尤其是个人用户)还是品牌上,都遥遥领先。可以说是得天独厚,占据绝对优势。笔者在接受资产规模3225亿美元的美国资本集团公司 (The Capital Group Companies - CGC)咨询时表示:目前最具优势的当属这类互联网企业,它们通过经营第三方支付沉淀海量资金,同时依靠平台积累的网购交易数据,可以通过大数据计算小额信贷潜在贷款方的还款意愿,降低每一笔的贷款成本。互联网金融的几大要素,流量成本优势、用户体验、大数据积累都算完美。而金融的核心是风控,目前大数据风控成型还需时间,它们唯一欠缺的是优质资产。

      那么BAT之外其它企业还有没有机会呢?笔者认为以下两类企业仍有机会。

      一类:靠团队,互联网思维足,胆大、创新精神够。需要类似小米、乐视、雕爷牛腩、黄太吉、西少爷、马佳佳这类企业的人才,实现社会化媒体低成本传播、炒作聚集用户。再依托资产证券化建立优良资产端。这类团队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。他们的成功更多是因为胆大,在别人担心法律风险的时候靠胆量和互联网思维逆袭成功。随着时间推移,目前这类企业机会越来越少。

     二类:靠资源,拥有产业链上的核心资源,如汽车、物流、家居等等,依托多年数据和用户积累开拓供应链金融,做融资租赁、消费贷款(个与企业)、供应链金融。一能做B2B、B2C业务,扮演供应商与银行之间的授信角色,从银行拿钱出来放贷。同时也可以做C2C业务,作为信用中介赚取利润,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。二可以盘活固有资源打造产业生态闭环,建立护城河,提升在本行业的竞争力。目前案例如京东、顺丰金融。这类金融企业可以快速实现盈利,没有创业风险。

     未来是个不可预知的时代,科技才是社会发展驱动的主引擎。互联网金融不过是互联网技术革新和政治法律体制变革的产物。BAT如果成长为垄断寡头企业控制国家经济命脉,可能也会面临被政府拆分的风险。大不一定好,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才是好的。

 

 

 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杨龙

杨龙

8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欧魅科技联合创始人,品牌管理专家、财经评论人。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顾问。 博客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egglong  微博:http://weibo.com/Clubbrand 微信 : yanglongdeweibo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8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