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所谓票据理财,是指借款企业以银行、企业到期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抵押,以此来融资,汇票到期后,借款人可以直接拿着汇票去银行、企业兑现。


 

这里的汇票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银票,一种是商票。二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付款,是一种银行信用;而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是企业,是一种企业信用。在目前我国企业信用普遍不高的市场环境下,商业承兑汇票的流通更困难。为此,目前开展票据理财业务的平台,大部分为银行承兑汇票。


 

票据市场最发达的是欧美,但是票据最早诞生在中国的唐宋时代,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的数据看,我们从2001年到2013年整整13年当中,企业签发的商业汇票的金额已经由最初的每年12000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0万亿元。增幅达到15倍,年均增幅超过26%。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量由当时的17600亿元,增加到457000亿元。增长幅度达到了25倍,年均增幅是31.2%。


 

所以可以看出,中国的票据市场在前十多年的时间发展是非常快的。2001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快速增长,目前在市场流通的票据总量500万元面额以下的小额票据约20%,这些小额票据大部分由中小企业开具。然而,银行金融机构由于业务流程较为繁杂、操作成本高等原因,对办理小额票据贴现业务积极性不高。


 

小微企业持有小额票据难以贴现回笼资金,造成资金占压和企业经营困难。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,小微企业能够以银行的承兑汇票作为质押担保,通过互联网平台向投资者募集资金。由于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的出现,给传统票据市场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,中小企业融资变得更为快捷,银行业务渠道突破了地域限制,个人投资者得以参与到票据融资业务中来。


 

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呢?据了解,2013年,中国金融机构累计贴现票据规模约45.7万亿元,其中,500万元面额以下的小额票据约20%,而银行间市场只能消化其中一半,整体在民间信贷市场中流转的小额票据规模超过4万亿元。如果将其中的四分之一的票据金额通过互联网平台消化掉,也有将近1万亿元的规模,但总体成交量也在10亿元左右,也就是说市场可以容纳1000家这种平台,空间巨大。


 
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不完全统计,目前上线过票据理财产品的平台已经近十家。不过,与遍地开花的P2P平台不同,进入票据理财领域门槛更高。


 

第一是金融系,主要有民生银行的民生易贷、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,平安银行小票通。这些平台由于隶属于银行,其专业程度高,信用好,其给出的年化收益基本在4-6%之间,基本上就是银行贴现利率。


 

第二是互联网系,主要有阿里的招财宝、京东的京东票据、苏宁以及新浪的微财富。这些平台自身并不开展票据业务,也没有资源优势,然而由于其背靠大型互联网公司,有着良好的流量优势,通过与票据中介合作,作为一个销售通道,其给出的年化收益一般在6-7%。一些小型互联网金融平台,比如金银猫、票据宝、银票网、票金所及许多其它兼营票据的P2P平台等,这些平台一般都是在线下长期从事票据业务,积累了丰富的资源,然后转战互联网。这些平台给出的年化收益在7-9%之间。


 

票据理财的几个问题:


 

一、承兑人倒闭、破产。


 

在银行承兑汇票中,就是指银行倒闭;商业承兑汇票中,就是指承兑企业倒闭、破产。


 

二、票据理财的期限较短


 

这主要跟票据的期限相关。一般而言,汇票可分为纸质的和电子的,纸质的最长期限为6个月,电子票据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。


 

三、真假票据的识别难度高


 

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,除了期限不同之外,最主要的就是两者的辨识度不一。电子票据一票一号,很容易识别其真假;而纸质票据,就需要借助专业的机器设备、丰富的经验才能进行识别,普通的投资人单纯从平台披露的信息来看,根本无从判断票据的真假。


 

四,汇票的质押手续与托管问题。


 

根据我国的《担保法》等有关法律规定,票据质押必须签订质押合同并转移票据的占有权,另外根据我国票据法及相关司法解释,要成立完整的票据质权,除上述条件外,还应当由出质人完成设质背书行为。


 

票据理财的未来


 

一方面是传统线下的票据经纪商不断涌入,纷纷成立线上票据理财平台,如南京然成金融上线“金票通”,普汇利新金融控股“网财宝”,上海票据经纪商福银金融的“福银票号”;另一方面是部分P2P平台准备下线票据理财业务。为何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境况呢?


 

首先,做银行承兑汇票,需要跑量,扩大业务规模,小平台根本无法跟大平台竞争;而商业承兑票据由于没有银行的刚性兑付,对平台的风控能力要求较高,而平台往往又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。更为重要的一点是,银行承兑汇票目前的贴现年化利率在4-6%之间,随着央行降息,有进一步走低的可能,而目前很多平台给到投资人的年化收益在6-8%,也就是说,平台可能为了培育市场、推广自身,给予了一定的补贴,但是这种补贴不可能成为常态,说白了,很多平台做银行承兑票据理财业务,根本就赚不到钱,甚至是赔本赚吆喝。记得今年某日与一知名票据平台CEO在一起吃饭,问了几个问题。一个是推广,有没有做百度推广,对方说在谈,预估要投几十万。又问业务打算做多大规模,对方回答,稳步发展。想来业务艰难,广告也没有多少预算,可见互联网票据行业不会有太多机会。


 

票据贴现业务属于典型的监管套利的范畴。应该是属于萎缩性业务,票据的支付功能来自于信用扩张,移动互联网支付的不断兴起,新支付工具使得票据支付成为边缘化业务,而金融改革很大程度上会使得票据的信用支持这块核心都会被弱化,未来做票据的P2P都将消失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杨龙

杨龙

8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欧魅科技联合创始人,品牌管理专家、财经评论人。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顾问。 博客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egglong  微博:http://weibo.com/Clubbrand 微信 : yanglongdeweibo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8篇